我忽发奇想,准备每天和1位同学聊一次天,不是有事情要沟通的那种聊天,而是有意沟通,特地为了了解学生而进行的聊天。
每天琐事繁多,很多时候课间也不停地维持秩序,批改作业,所以我把时间定在了早上到校,和中午饭后,下午放学前。
01
第一天,聊天过程和内容如下。
这是一位男生,有几个特点:
一,聪明,大眼睛扑闪扑闪的。
二,学前基础好,上过很多课,学得多,认识不少字,一年级的那点儿知识难不住他。
三,爱动,坐在座位上,5分钟都呆不住,动来动去,要么和周围的同学聊、玩,要么自己玩。
四,做事动作慢,收拾东西慢,写作业也慢。我观察过他的一次写作业,全班同学都已经安静地开始写了,他还在发呆,完全没有写作业的意识,经我提醒,才开始翻找作业本和铅笔,迟迟进入不了状态。
五,自控能力较弱。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下课就奔跑打闹,自己也明白不应该这样做,但是在行动上,就难以改善。
六,专注力不强,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要想精神集中,需要能够控制住大脑,因为他自控力不强,连带着专注力也不够。
我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态,找不到原因,就无法帮助他。于是我想通过聊聊天,看看孩子在家里的状态。
我的问题很简单:你每天放学回家后都干什么?
这位同学由于平时表现不佳,所以自己也底气不足,一听我叫他就不自觉地紧张起来,在和我聊天的过程中,并不像我印象中和我所以为的那样,滔滔不绝,兴致盎然,而是紧张,想、表达只能算是一般。不知道他在家里和家人沟通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儿?
周一,放学后在校内参加兴趣班,4:30放学,爷爷接回家,玩。直到妈妈下班回家,由妈妈陪同学习。
我一听:玩得时间足够啊!挺好的!本来我以为这孩子上课下课总是动个不停,一会儿都难以安静,还以为是在家里玩得太少造成的。这么看来不是啊!
于是接着问:你和谁玩,玩什么,怎么玩啊?
我所理解的玩,是在户外和同学一起,自由自在地疯跑撒欢。结果并不是。
孩子刚开始说的是和爷爷玩。我一问玩什么,孩子略微有一点儿支吾,后来说:看电视。我问看多长时间,说:直到门铃响起来。我说:门铃响起来,就是妈妈回来了,是吗?他点点头。
孩子似乎怕我批评他,其实我只是想了解他在家里的,我所不知道的情况。后来我才明白,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妈妈并不允许他看电视。
周二,除了和周一一样的安排,周二晚上英语课。
我问他: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回到家几点了?
他回答不上来,一会儿说9点多,一会儿说8点多。
周三周四,都和周一一样,有校内兴趣班的时候,4:30放学,没有兴趣班,3:30放学。回到家和爷爷玩。妈妈下班回到家,看着他学习。
周五中午就放学了,时间这么多,他也都是玩。可惜,孩子所说的玩,更多的是看电视,怪不得在学校里经常和同学追跑打闹。
周末呢?爸爸妈妈比较有时间了,会怎么安排他的时间呢?
周六没事儿,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玩。我又问:到哪儿玩,怎么玩?到幻贝家,到米蒂跳,都是一些室内游乐场。
周日,有一次英语课。
这就是我们聊天的主要内容。
02
从聊天中以及平时的了解中,我得到这些信息。
第一,家长和孩子挺希望自己做得好,做一名优秀的学生的。所以,家长给孩子报了班,下班回家后也能陪伴孩子学习。
第二,孩子在家里看电视太多,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在家里的活动太少,和小朋友玩得少,所以在学校也不会和同学们玩,而是疯跑打闹(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看电视多,所以专注力也受影响。
但问题在,放学回家后,爸爸妈妈并不能到家,这个时间怎么能高效地度过,有意义地度过,是需要全家人的努力和付出的。
在我看来,家长没下班,孩子在户外多玩玩,跑一跑,也比窝在家里看电视强得多,既锻炼了身体,又有益于视力保护。
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培养孩子的自觉,由家长制定好计划,遥控孩子完成。但这个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如果孩子并不具备主动性,就无法落实。
另一个是老人的参与。老人可以作为家长的协助者,按家长的计划,提醒孩子落实,这就需要老人的牺牲和付出。毕竟老人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模式,现在要为了孙辈做出巨大的改变,比如不看电视,至少是不当着孩子的面看电视,是很难的。如果孩子本身并不听话,抓住老人的溺爱心理使小性子,那实施起来难度也很大。
第三,这个孩子平时做事动作慢,没有时间观念,别的同学都开始写了,他一点儿都不着急。应该是在生活中,家长很少和孩子说起时间。比如:我问他英语课几点上课,几点下课,他说不上来。但是这个年龄,应该对时间有一定的认知了。难道平时家长从来爱不和孩子说起这些吗?
第四,孩子的生活内容不算丰富,所以孩子不会玩。龙应台说过:玩,是天地间的大学问。的确是这样,如果孩子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充分的时间自由,那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创造力得以体现。孩子会玩,就更能够释放自己的能量,而看电视,恰恰是阻碍了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第五,在和这位同学聊天的时候,我觉得他的谈吐,没有达到我对他的预期。因为他平时比较淘气,属于胆子大的,并且学前积累较多,我本以为他会说起来没完,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可能是因为他面对我的时候紧张,可能是他平时和家长聊天的时候并不多。也可能是聊的话题对他来说比较陌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平时对这些生活细节,琐事的沟通并不多)。
一次聊天不过10来分钟,虽然不能指望立刻解决问题,但还是能够捕捉到一些细节的。有时候,孩子的学习问题,并不仅仅是学习问题,可以尝试着从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往往看起来并不相关的细节,却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原因。
真是一次有意义的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