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的坍塌性剧情 电影《芳华》的剧情,既缺乏对历史的尊重,又缺乏对受众的敬畏,把观众当弱智,当脑残,当傻瓜。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板。历史,不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现实和人生的老师。故事根植于真实的历史而具有了生命力,神话故事是因为历史和想象而对现实的写照,寓言故事是通过历史事实的逻辑性而启示人生的道理和意义。 电影《芳华》的故事,是男主人公刘峰的拒绝被推荐上军校和女主人公何小萍的拒绝主演主角女一号为基础的。由于电影《芳华》对这个基础情节的历史背叛和荒唐不可信,所以,整个故事就让人感到极度恶心,也对剧情是颠覆性和坍塌性的不成立。 剧中,“活雷锋”的男舞蹈演员的刘峰,剧中的拒绝去军校学习的理由根本就不是理由,而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胡扯淡。 刘峰上军校,即士兵能去军校学习,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别说“活雷锋”,就是雷锋本人也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的。况且,雷锋还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最听党的话”的人;况且,刘峰是不会与政委扭着劲而不去军校的,因为不听指挥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和“活雷锋”;况且,是人都有上进心,“活雷锋”也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反之,刘峰,自自然然去上了军校,这是多么就坡下驴的大大方方的皆大欢喜的好事啊。 说刘峰不去上军校,是暗恋上了独唱女演员的林丁丁,这理由太太牵强了,没有成立的可能性。相反,如果,剧情是刘峰热恋上了林丁丁,而因为刘峰上军校而分手倒是对历史的尊重。电视剧《孽债》,感动了无数人,就是知青因为回城而分手的孽债,他们的孩子唱到:“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生下我一个,好像是多余的!” 说刘峰不去上军校,是要把名额让给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这绝不是刘峰就能说了算的事情,况且,刘峰决定不去上军校了才会找到下一个人的替补。 看了刘峰不去上军校的电影,让我十分气愤的是:因为和自己的个人经历是相反的。我的哥哥,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但被人活生生给顶替掉了,这成了我哥哥一生的心病一桩。那个年代,自己对推荐上大学已经是绝望的了,因为自己出生于剥削阶级家庭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而自己最终能上了大学,都是得益于1977年的恢复高考和思想解放的拨乱反正。 剧中,女舞蹈演员何小萍拒绝出演主角,这不是和演艺界被人们广为诟病的潜规则相反了吗?所以,说舞蹈演员何小萍拒绝出演女一号,这打死也不会让人相信。 剧中,女舞蹈演员何小萍拒绝出演主角,相反的事情,在电影《归来》中,文工团女舞蹈演员的丹丹,为了能出演主角女一号《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居然为了立功而揭发了越狱的爸爸陆焉识,这都超越了演艺界的潜规则,但这就是残酷的历史事实。 剧中,女舞蹈演员何小萍拒绝出演主角,原因居然是战友们对自己的敌意,这原因就更不对了,这就如说大白天碰到鬼了的理由。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那么,不顾历史和现实,何小萍拒绝主演主角女一号的故事,就太虚假了。 脱离了历史真实性的剧情,对电影《芳华》的艺术性,就不是芳香味,而是恶臭味! 2018年元月10日
|